close

其實,佛不是佛,你也不是你



 


書名:其實,佛不是佛,你也不是你


作者:吳九箴


出版:人本自然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007



    黃已晅   景泰藍 / 8×12公分   2002


 


  這本書副標是“四十歲前你必須看透的26個假象”,作者認為四十歲,


是最適合佛陀來敲門的時間點。


  此書是以佛陀對人生本質的觀點去體悟人的生命本質;書中提到,人到


四十,開始看山不是山,看人不是人。經歷過四十年的風雨遭遇,多多少少


都會開始看清很多事物的本質,原本讓你迷戀的山,不再是山,很讓你著迷


的人,也不再是人,而是一大串因緣條件聚合而成的現象。


 


書中分有三大篇:


第一篇        每個人,都是會隨風而逝的沙人


第二篇        你沒擁有什麼東西,也沒失去什麼東西


第三篇        真正的覺醒,並非讓自己一無所有


 


  我覺得作者的內容還蠻有連貫性的,不像有些這類的書只是聚集很多


的有關宗教的故事而已,在這本書中每一篇裏面又有數個單元,都跟其篇


名的主題相連。整本書看來毫不費力,而且還蠻贊同作者的觀點,雖然我


並不是個佛教徒,但是書中提到的一些思想,還蠻有感觸的,或許我對禪


與哲學都蠻有興趣的,或是我年紀也快到作者說的四十了吧!


 


第二篇裏有一段標題是


「其實,你不是你,我也不是我……


嗯,我以前也一直想這個問題,「我」是誰?


  作者提到,我們的身體並不是真正的「我」,我們的身體,只是被我


假借在這娑婆世界活動的工具,就如同迪士尼的米老鼠也只是人穿上玩偶


的樣子而已,當表演結束,人脫下米老鼠的服裝,米老鼠就不會動了,它


不過只是件衣服而已。


  所謂的我,無相、無色、無形,卻可操控著身體,做出我任何想做的


事情。作者認為我們總是活在外形表相,執著在色相裡,但所有的相,只


是來自於因緣的假合。


  作者書中常提到“因緣假合”“因緣和合”這四個字,裏面提到佛陀


不把成功寄託在外在的事物上,知道世間的萬事萬物,只是因緣和合而成


,也因為時間到了,條件不夠了,而消失不見。


  這因緣假合可以用在任何事物上,像是「得到」與「失去」,本來就


未擁有的東西,得到它與失去它,心裡應該都不會有所變化才是,因為本


來你就沒有擁有,一切只是因緣假合而已,所以失去它,不需難過傷心,


一切只是回到原初罷了。


  就像書中第二篇 「你沒擁有什麼東西,也沒失去什麼東西」


  裏面有一段標題是「其實,根本沒有人背叛你」


  這段提到,往往最親近的人,是傷害我們最深的人,其實並不是他們


傷害你,是你自己只想活在過去的記憶裡,死守著別人對你的承諾,因為


你怕被抛棄,害怕孤單。


  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事件的發生,正好可以是你學習識認自己的好


機會,嘗試到背叛的感覺,雖然這滋味不好受,但是因為經歷這個事件,


你才會抛棄過去,活在現在,才能從中成長。


  這觀點讀起來是覺得說的對,但是真正碰到這事件,我想,當事人自


己應該很難理性的去面對,更別說可以認為那是自己成長的一個機會了。


當你是旁觀者當然也會這麼說,但一旦你是當事人時,好像一切都會變的


無法思考、失去理智。其實也唯有自己可以幫助自己,別人說再多好像也


是多餘。


  一日,在大愛台的節目中,看到主持人訪問賴聲川,賴聲川提到達賴


喇嘛說過,「佛教不是要創造更多的佛教徒,而是要創造更多好人。」


  這句話我覺得蠻有感觸的,因為以前參加過不同宗教的活動,甚至有


人會要求你加入他們的宗教,但是我是個無法加入任何宗教的人,不過我


也不排斥任何宗教,因為每個宗教都有它好的部份,我只要取它們好的部


份就好了,不見得我沒有加入任何宗教,我就是個壞人吧。所以達賴喇嘛


的這段話,我心裡更加欽佩他的修養與智慧。


  這本書中也有寫一些故事,其中有一句趙州禪師的話我覺得很值得思


考,「你不缺少的東西,就是你沒有的東西;你沒有的東西,就是你


不缺少的東西。」


很妙的一段話吧!


還有一段話我也覺得不錯。


「知足者,身貧而心富;貪得者,身富而心貧。」


知足就像平凡一樣,看起來很容易,但卻很難做得到。


 


這本書我覺得不錯,所以與各位分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一珺媽咪的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