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歷史


  乾隆十九年(西元1754年)祖籍福建安溪的林欽明(林堯公)率家人東渡來台,先在淡水落腳,旋移居林口庄,克勤克儉,置有田園宅地。其四子林志能(林回公)因善於經商,在艋舺開設「榮泰行」,經營船頭行和雜貨店,從事進出口貿易,生意十分興隆。在累積財富後,於現今四維路141號蓋大厝,大厝的正身完工於乾隆四十八至五十年(西元1783-1785年),道光二至三年(西元1822-1823年)其餘左右護龍等也陸續完工。林回公為紀念家鄉,飲水思源,遂將宅第定名為「安泰厝」;係取自福建泉州安溪的「安」和榮泰行的「泰」。是台北市現存古宅中年代最久的古厝之一。



 

遷建始末


  林安泰古厝距今約有二百多年,是一棟非常精緻的二進五間起四合院古宅方位坐北朝南,民國六十七年因未被列入古蹟且正好位於敦化南路拓寬用地的範圍內,在當時以都市計畫為優先考量的前提下,林安泰古厝遂遭到拆除的命運。幸而在專家學者的建議和奔走下成立遷建計畫,依照計畫拆除時先拆裝飾及附屬物,再拆隔間,最後由屋頂向下拆。古厝的一磚一石一木,經丈量記錄、分類、編號,繪製成藍圖,做為日後施工時的依據。歷經五個月,拆卸和整理的工作完成,但是遷建的地點卻遲遲無法定案,所有建材在往後六年內輾轉暫放安和路及和平西路之倉庫及高架橋下,直到遷建地點確定後才得以重見天日。並在古厝拆除七年後,由臺北市工務局新建工程處負責在新生公園後門靠近濱江街處著手進行重建作業。民國七十五年十一月正式完工,並由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負責管理維護,民國七十六年六月十七日正式對外開放,復於民國八十九年五月規劃為「林安泰古厝民俗文物館」。


建築特色:    


古厝的建築是仿明清閩南單層二進四合院住宅,具有水形山牆、燕尾式屋脊,採前低後高、步步高升的作法,對冬暖夏涼、日曬通風都有良好的效果。以祭祀祖先的正廳為中軸,延展為對稱型態,前有垂花門廳,就是凹巢三川門,或稱加冠晉祿門。外有前埋、月眉池。左右各有內外護龍,中間圍出丹樨,內外護龍之間為過水,連接走廊兩側,左右各有日月井與龍虎池,前門廳左右各有一耳房,前面左側有三開間簷廊書房一座,厝後左右各有一口龍虎井,古厝共有34間房,門堂有69榶、88扇。磚有三萬多塊,瓦有 24萬片,雕刻門窗有32片,基地面積為22,212平方公尺,建地面積為672平方公

古厝外埕前方為月眉池,.替古厝環境生色不少,具有防禦、養魚、防火、供水、降溫及改善氣候的功能。池塘前的廣場鋪有紅普石,是當時大陸商船來台,為避免船身不穩,置於船底作為壓船艙之用,故又稱為壓船石,它的優點是不長青苔,防滑。

古厝的木材大都採用福州杉,石材則採用觀音石,原來的牆壁是用紅磚、土磚、桂竹筋、蘆葦莖編織成體,上面添加泥土,再以石灰粉刷而製成。由於金與木是相剋的,鐵釘在木材中會吸收水份,使接觸部份日漸腐朽,因此傳統建築能不用鐵釘就盡量不用,而改用竹釘、木釘,本古厝大部份用隼頭接合。當時設計的審慎,施工的巧妙,都代表我國文化的精髓。遷建後,以鋼筋混泥土補強,還塗防蟻劑在木材內,以防止白蟻蛀蝕。




不懂為何門上要插兩把劍耶.......有沒有人可以告訴我 ?!

大門的抱鼓石門墩與門臼,鼓墊和臼壁都由整塊石頭雕刻



林安泰古厝的屋脊結構,採一條龍的單脊作法,中間為雙片式的砌精柳條疏窗,屋面茸瓦為閩南式,墊瓦是釘製的皮磚,屋脊燕尾曲線加水龍堵的皮條線等,呈現自然柔和的風貌。屋簷以板磚挑頭二度砌出。



傳統建築的窗花圖案具有裝飾作用


閩式建築 格局嚴謹


林家古厝建築採前低後高,係顧及傳統家屋的通風和照明。外牆由長方型紅磚砌成,看起來雖不華麗,但格局嚴謹大方,主從分明,配置齊全,為四合院二進硬山式的傳統建築。中央是祭祀祖先的正廳,每年除夕,全部族人需準備牲禮,一起祭拜天公,感謝祖先與神只的保佑。

左 側為大房、三房,右側為二房、四房。以正廳為中軸向左右兩邊延展成對稱,前有俗稱凹巢三川門的垂花門廳,廳外大埕鋪設自大陸運來的紅普石,埕前有橢圓形池 塘,左右各有內外護龍,中間有天井,不論屋內或屋外的地板均為火成岩,內外護龍間有過水的遊廊。簷柱側角拉線與石柱連成一體,製作柱枋、桁和門簪及劍把等 的技巧高超,不見木楔及釘眼,大門也製作明暗鎖。


門兩側有壽桃圖像的對聯框;門牆的左上方刻有花瓶、水果、煉丹爐等;右上方刻有官印、令旗、盔甲等,以代表文武雙全。屋簷下雕有飛鳳雀替、垂花吊筒、古琴和夔龍等吉祥象徵。而石裙板、石枕、柱珠、櫃檯腳…等石雕亦是此區之極至。

斗拱是中國建築最主要的特色,利用層層上疊的原理來挑起出簷及屋頂的重量,地震來時,這些斗拱因為擁有很多節點,可以消化一部份的震動。


通風口












把食物吊高高的......這樣老鼠就吃不到了.....先人的智慧真是了得!



這種桌子跟廚櫃....我奶奶家也有喔!!

方形馬背


在林安泰古厝參觀有四大重點:1.木刻 2.石雕 3.彩繪 4.對聯


全宅的重心在正廳,左邊為大房、三房、右邊為二房、四房,依次類推。神灶的雕刻是最精華的部份,上面有老萊子娛親、三羊開泰、堯請舜出任、孫真人點龍睛、許真人醫虎喉,下有福祿壽全,是以燮龍形狀刻出來的。步廊燮龍堵是六條燮龍組成寶瓶狀,蝙蝠、磐牌都具有吉祥富貴意義。正廳內的對聯都用「安」和「泰」開頭,是以金箔片按貼的。神灶的格扇上並有三百朵不同形狀的花朵。

門廳外左右各雕刻了飛鳳雀替和蓮花吊筒,古琴和燮龍。正門左上方刻有琴、書、箏等文房事物,右上方刻有官印、令旗,盔甲等等,表示文武雙全。凹巢三川門內的透雕通隨刻有四種水果:桃子、石榴、荔枝、佛手,象徵長壽、多子多孫、富貴、吉祥。門廳內的透雕束隨,左邊是水榭和仙鶴,右邊是九重塔和喜鵲,極為精美,通往丹樨的門扇可拆卸,當作床板、擔架、覘板使用,有一面門扇上還留有菜刀切割的刀痕。大通上的四個瓜柱當年彩繪有八仙過海,可惜因年代久遠已褪色。

內護龍左邊第二間的條環板上的銅錢刻有「道光通寶」,所以很肯定的是建於道光年間。外護龍的鴉片間在橫樑下刻有春蘭、夏荷、秋菊、冬梅等四季花卉。

下院門房左邊有土礱、杆臼,右邊有錢櫃,龍池內有一具石磨,是泉州青斗石製成,因青斗石較硬,石理細緻,不會磨出石粉影饗米漿。

台灣因是亞熱帶氣候,為避免陽光直射和反射,最普遍是座北朝南,背山面水,及景觀設計上的所謂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但仍以風水所勘之方位為重,林安泰古厝本身之方向即為西南。

林安泰古厝不是華麗的建築,但是整體格局嚴謹大方,主從分明,配置均齊,選料及手工非常精緻,尤其匠師別出心裁,石塊牆基,清水紅磚,石板窗格的疊砌都巧奪天工,門窗的雕刻圖案及技巧上的配合,都是上乘之作,足可以稱為北市古宅作工最精緻的民宅,也由於建材大部份來自福建,更增添了它的歷史價值。








台北市中山區濱江街5號



(02)25981572



1. 搭乘聯營公車33、72、222、283、285、286路的班車,大佳國小、民族東路口等站下車,再步行即可抵達。
2. 由圓山交流道下中山高,走松江路轉入民族東路,即可抵達。




新生公園、大佳河濱公園、基隆河河濱公園


開放時間:

五月至十月

星期二~日AM9:00 ~ PM7:00

十一月至四月 星期二~日AM9:00~PM5:00

﹝週一及民俗節日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休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一珺媽咪的窩 的頭像
    一珺媽咪的窩

    一珺媽咪的部落格

    一珺媽咪的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